形成过程

 

  雁荡山是位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火山带中的一座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具有典型性。抬升、剥蚀、切割,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献。雁荡山破火山经断裂切割与抬升,大自然力量解剖了这座破火山内部构造要素,成为一个天然的破火山立体模型和研究白垩纪破火山的野外实验室。


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

    雁荡山破火山是酸性岩浆经爆发、喷溢、侵出及侵入形成的。其产物涵盖了不同岩相的岩石,包括地面涌流堆积、火山碎屑流堆积、空落堆积、基底涌流堆积和流纹质熔岩、岩穹、次火山岩等。岩石地层单元、岩相剖面、岩流单元及岩石结构均十分典型。它几乎包括了岩石学专著中所描述的流纹岩类各种岩石。因而,人们称雁荡山为流纹质火山岩天然博物馆。


板块作用的火山学、岩石学纪录

    雁荡山地质公园地处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的南部,中国滨太平洋构造域。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低角度斜向俯冲,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雁荡山白垩纪破火山,即在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构造背景下形成。


中国燕山运动火山岩浆大爆发的典型地区

    雁荡山破火山是中国燕山运动中惊天动地岩浆大爆发的一个典型代表。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形成于燕山期,该岩带以酸性岩浆的爆发占主导地位,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流堆积,包括未熔结、熔结凝灰岩,其岩浆爆发的体积约48万立方公里。其规模可与俄罗斯锡霍特-阿林、澳大利亚东北部、美国西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相比。雁荡山破火山四期火山活动中有三期为火山爆发,可作为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的一个典型区,这对于研究中国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在东南沿海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流纹岩地貌模式地

    雁荡山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巨厚的流纹质火山岩层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叠嶂、方山、石门、柱峰、岩洞、天生桥和峡谷、瀑潭、涧溪和河湖等岩石地貌或风景地貌。它在形态、成因、审美学意义上均有别于砂砾岩地貌、碳酸盐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它的形成记录了地壳抬升、断裂切割、重力崩塌、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过程。雁荡山的景观呈层圈带分布格架,反映了环形火山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叠加作用。雁荡山流纹岩地貌不仅是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流纹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东亚亚热带地区的流纹岩地貌中也具有典型性。因而雁荡山地质公园是人们了解地质作用过程的一个典型研究区,它是一部流纹岩地貌的天然丛书。


雁荡山是中国东部火山岩带经典科考区

    雁荡山地质地貌启智功能早在11世纪就对我国科学家产生作用。雁荡山是沈括流水侵蚀学术思想的源地。近代中国地质学家基于对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地质与岩石学研究,认为雁荡山为白垩纪破火山与流纹质火山岩的典型地区,已成为我国这一学科的教学基地。自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专家考察以来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关注,成为考察研究中国东部火山岩带的经典地区。